小米汽車發(fā)布會結束后,新出行給大家?guī)砹朔浅T敿毜男∶?SU7 靜態(tài)體驗內容(感興趣可點擊此鏈接)。
但當時在提前拍攝小米 SU7 時,因為節(jié)奏和內容的原因,媒體都沒能拍攝車輛內飾,因此有關于小米 SU7 內飾更多的是來自于官圖,或者是一些“偷拍”。
這一次,我們則是去到了小米科技園門店,給大家來一次到店實拍小米 SU7 內飾,讓大家可以更清楚的了解小米 SU7 內飾造型,而不僅僅是只有官圖。
由于大家對小米 SU7 的外觀都非常的熟悉了,所以這一次的重點我們就放在內飾上,對外觀不熟悉的小伙伴可以點擊此鏈接了解。
小米科技園門店里一共擺放了兩臺展車,一臺是海灣藍小米 SU7 Max 、一臺是雅灰色小米 SU7 標準版。
左側雅灰色是標準版,右側海灣藍則是 Max 版
兩種不同配置的小米 SU7 剛好搭配了不同的內飾配色,海灣藍 SU7 Max 搭配的是白色內飾,雅灰色小米 SU7 標準版搭配的是紅色內飾。
在這種內飾造型和配色之下,接下來我們繼續(xù)從內飾細節(jié)聊起。首先可以看到小米 SU7 無論是 Max 版還是標準版都采用了統(tǒng)一造型的三幅式多功能方向盤。
在常規(guī)的功能按鍵上,小米 SU7 方向盤左側功能按鍵針對的是輔助駕駛跟車距離的調節(jié)。輔助駕駛的開啟按鍵被放在左側功能按鍵下方的圓鈕處。
方向盤左側功能按鍵針對的是輔助駕駛跟車距離調節(jié)
方向盤右側功能按鍵針對的是多媒體控制,同時右側多功能按鍵下方的旋鈕針對的是駕駛模式調節(jié)。
這個旋鈕既可以旋轉也可以按壓,旋轉是調節(jié)新手模式、經(jīng)濟模式、運動模式和運動+ 四種駕駛模式調節(jié),按下去則是 是“一鍵狂暴模式,該模式需要在 D 檔狀態(tài)下才能打開,在該模式下整車可以持續(xù) 20s 超額扭矩輸出。
方向盤下方就是轉向撥桿和換擋機構,小米 SU7 采用的是懷擋,在方向盤右下方,但懷擋上并沒有輔助駕駛開啟的圖標,所以輔助駕駛的開啟不需要通過懷擋。
懷擋設計
左側撥桿則是集成了燈光控制、轉向燈以及雨刮控制,大家之前還在好奇這個問題,這張圖看的就比較清楚了。
方向盤前方則是 7.1 英寸的儀表盤,這個儀表盤支持翻折,在駐車狀態(tài)下顯示的就是這種車輛輪廓圖案,旋轉后則是常規(guī)的續(xù)航、時速信息顯示。
在中控大屏配置上,小米 SU7 搭載了高通驍龍 8295 車機芯片,8295 車機芯片也是接下來很多車企都會搭載的一款芯片。
儀表盤前方則是 HUD,官方表示該 HUD 為 56 英寸,不過現(xiàn)場展示的兩臺車只有 SU7 Max 有 HUD,標準版則沒有 HUD。
Max 有 HUD 坑位
在屏幕布局上,小米 SU7 采用了 16.1 英寸橫置大屏,官方將這塊屏幕稱之為“生態(tài)屏”。有意思的是,原廠屏幕是不帶任何的物理按鍵,但通過外接的方式可以在屏幕下方吸附實體按鍵。
這一排實體按鍵除了會有四個卡扣扣住之外,還會有螺絲固定,在牢固性上不用擔心。
大屏下方則是兩個手機放置槽,但從目前拍攝到的素材來看,小米 SU7 只在靠近主駕駛位置配了一個帶主動通風散熱的 50W 手機無線充電,另一側并沒有看到。
手機無線充電后方則是一排實體按鍵,這些實體按鍵針對的是車輛啟動、空調溫度/風量調節(jié)、電動尾翼調節(jié)和空懸高低調節(jié)。
另外,標準入門版車型因為沒有空懸和電動尾翼的配置,所以這一排實體按鍵就只有三個,減少了尾翼調節(jié)和懸架升降按鍵。
實體按鍵右側則是帶有限位器的雙杯架。
杯架下方則是鏤空的儲物空間,整個空間看起來不算小,類似的紙巾,包括小一點的包包都可以放在這里。香氛系統(tǒng)也是放在這里。
鏤空的儲物空間
香氛系統(tǒng)
在車窗升降控制按鍵上,小米 SU7 采用的依然是常規(guī)的實體控制按鍵,這個好評。但外后視鏡的調節(jié)則沒有實體按鍵,是放在了大屏里面。
后排可以看到,小米 SU7 配有全景玻璃天幕、后排空調出風口,空調出風口下方則是兩個 Type-C 充電接口。
不過展車后排并沒有配置拓展屏。
最后就是材質方面,實拍的小米 SU7 Max 版紅色內飾和標準版白色內飾材質一致。
在聊完內飾之后,我們再來回顧一下 SU7 的外觀造型,和之前實拍不一樣的是,這一次拍攝的車輛為雅灰色配色,而且還是非激光雷達的標準版。
擁有著 Cd=0.195 的風阻系數(shù)
車身尺寸方面,小米 SU7 的長寬高分別為 4997*1963*1440mm ,另外普通版的車高為 1455mm ,但兩個版本的軸距都是 3000mm。
輪轂方面,實拍車搭配的是 245/40 R20 尺寸規(guī)格的輪胎,輪胎里面配置了布雷博四活塞制動卡鉗。
標準版后輪采用的則是 245/40 R20 尺寸規(guī)格的輪胎,只有在 Max 上才會用前后混合胎寬。
245/40 R20 尺寸規(guī)格的后輪
小米 SU7 采用了無邊框外后視鏡 ,在整體體積更小的情況下,鏡占比提高了 20% ,同時在風阻系數(shù)上也優(yōu)化了 2 個 Counts。
即使配有激光雷達,SU7 在側面翼子板處和 B 柱處也都配有 ADAS 側面攝像。
門把手配置上,小米 SU7 全系均是半隱藏式門把手,關于為什么用這種門把手設計,雷總在發(fā)布會上也介紹了,兼顧風阻的同時,好用易清洗。
充電口被放置在主駕駛后方的尾部翼子板處,這個位置我特別喜歡,也特別符合國內用車環(huán)境。而且小米 SU7 也是把交流慢充和直流快充放在了一起。
尾部方面,新車采用了一體式貫穿尾燈,這個尾燈有點倒 C 的感覺,點亮后質感不錯。標準版右側尾標則只有 SU7 的 LOGO。
小米 SU7 將提供 400V 電壓平臺和 800V 高電壓平臺兩種。
其中 400V 電壓平臺搭載的是 73.6kWh 的弗迪磷酸鐵鋰電池,續(xù)航分別是 628km 和 668km ,搭載的是一個 220kW 的驅動電機,續(xù)航的差異是輪轂大小導致。
800V 高電壓平臺的車型搭載的是 101kWh 寧德時代三元鋰電池,續(xù)航分別是 800km 和 750km ,搭載的是雙電機,前 220kW 后 275kW ,續(xù)航差異同樣是輪轂大小導致。
懸架方面, 小米 SU7 采用了前雙叉臂后五連桿 的布局,并且實拍的 SU7 Max 版本還配有空氣懸架。
現(xiàn)場我們對有空懸版本和無空懸版本的展車進行了測量,從輪眉與輪胎的間隙可以看到,無空懸版本的間隙前后輪都在三指以上。
離地間隙方面,以 iPhone 15Pro 為例,可以看到有空懸版本的離地間隙可以做到更低。
當然了,現(xiàn)在這種狀態(tài)可能這還不是最終版本,等后續(xù)有量產(chǎn)車了我們會再進行統(tǒng)一的測量。
隨著時間推進,關于小米汽車的信息是越來越多。從目前了解到的信息來看,小米汽車正在鋪設門店及交付中心,接下來就是等到小米 SU7 正式上市了。不過,SU7 的正式上市可能還要等一等,個人猜測估計要到 4 月份以后了,讓我們一起期待下吧。
來源:第一電動網(wǎng)
作者:新出行
本文地址:http://www.vlxuusu.cn/carnews/pingce/217281
以上內容轉載自新出行,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ǎng)(www.vlxuusu.cn)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wǎng),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