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去年3月20日,首批一汽-大眾ID.4 CROZZ正式交付已經過去一年了。相較于那些時刻暢游在輿論頂峰的新勢力車型,大眾家的電動化產品其實并不高調,但當你行走在大街小巷,卻總是能不經意間發(fā)現它的身影。
這證明,雖然新勢力品牌經歷了產品從無到有,盡管利用創(chuàng)新的智能化配置、獨特的傳播渠道和營銷手段在新能源賽道上奪得先機,可仍然有很多人在進行電動汽車購買消費決策時,堅定站在老牌廠商這邊。
根據大眾集團公布的最新銷售數據,大眾集團2021年在全球交付純電車型45.29萬輛,在歐洲市場排名第一,在美國市場排名第2,在中國市場也已經交付了9.3萬輛新車。

而這其中,一汽-大眾ID.CROZZ家族的全年銷量就占到了36595輛。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一汽-大眾ID.CROZZ家族僅有ID.4 CROZZ、ID.6 CROZZ兩款車型在售,前者去年3月上市,而后者則是去年7月份上市的,而且兩款產品在上市之前并沒有做充分的市場預熱。
也就是說,從0到銷量破3萬,一汽-大眾ID.CROZZ家族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要知道,當年特斯拉Model Y,自開始交付到銷量突破1萬就用了13個月。
ID. CROZZ家族上市一周年,收獲最多的是什么?
如果說銷量代表了消費者對產品的認可度,那么在行業(yè)內部,獎項無疑是對產品最直接的肯定,尤其是國際性非盈利組織所頒發(fā)的獎項。在2021年世界年度風云車型大獎的年度評選中,ID.4(海外版ID.4 CROZZ)就以798分的領先優(yōu)勢摘得“2021世界年度車”大獎,領先第二名近50分。

世界年度風云車型大獎(World Car Of The Year)是由獨立非盈利性組織World Car Award主辦的國際汽車評選活動。自2004年1月開始,每屆世界年度風云車型大獎的最終評選都經過全球23個國家的近百位專業(yè)評審共同決定,最終評選出世界年度車、世界年度豪華車、世界年度性能車、世界年度設計車、世界年度環(huán)保車5大獎項。
在國內的各大頒獎典禮里,ID.4也飽受贊譽,在2021年12月14 日舉行的“中國年度車”頒獎典禮上,ID.4在年度環(huán)保車評選車得分最高,最終摘得“2022中國年度環(huán)保車”桂冠。

所有的獎杯背后都要有真實的成績來支撐,那些學霸們的“三好學生”,也都是靠次次月考的名列前茅換來的,ID.4能頻頻獲獎自然也有跡可循。
比如它在多次安全碰撞測試里的表現。在2021年5月進行的Euro-NCAP安全測試中, ID.4獲得了最高的五星評分;ID.4 CROZZ 公開挑戰(zhàn)業(yè)內首次雙假人側面柱碰實驗,以更嚴苛的碰撞難度來證明自身的品質,同時也以一己之力推動了國內對碰撞測試的標準。

此外,還有國內媒體拿Model Y 與ID.6 CROZZ 做正面偏置碰撞的實驗,最終的碰撞結果也成為ID.6 CROZZ硬核實力的最好證明。
可以看出,經過過去一年市場的檢驗,ID.系列收獲最多的評價大概就是“可靠”。
產品始終是第一生產力
可靠,是對純電車型最高的評價,潛臺詞是,你可以相信它的品質。而ID. CROZZ系列能擁有這樣的可靠性,平臺化是決定性的因素。
過去我們判斷一家車企是認真搞電動還是瞎搞騙補貼,最直接的標準就是看它有沒有專用的電動化平臺。ID.4 CROZZ和ID.6 CROZZ 都出自MEB平臺,這是大眾集團的首款智能純電平臺。

MEB平臺在設計之初,就采用了追求極限的四輪四角布局,通過其短懸長軸的設計保留更大的車內空間,同時針對高壓電池、車載充電機、電動空調壓縮機、驅動電機、電機控制等模塊進行全新系統(tǒng)性開發(fā),并利用靈活的電池包布置,最高可讓電池容量提升217%。
以ID.4 CROZZ 為例,它的車身長度為4.59米,軸距為2765mm,同時可以塞下12個電池模組,電池容量達到84.8kWh。

而得益于利用率更高的電池布局,ID.4 CROZZ整車的車輛重心也下降了超過20mm,得以實現50:50的黃金配重比。再加上后驅/四驅+五連桿后懸架,可以獲取更好的操控體驗。
平臺化意味著產品在零部件和制造層也要保持高度的一致性,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ID.系列的出廠品質。
資料顯示,ID.4 CROZZ采用的是“鋼+鋁”混合式車身結構設計,其中,高強鋼占比約80%,鋁件占比7%,A、B柱,車門防撞梁,門檻與地板橫梁均采用熱成型零件,其中兩個地板橫梁采用2000兆帕熱成型鋼板,熱成型門檻內設計有鋁擠出門檻防撞梁,形成堅固的成員保護車身框架,在碰撞時完美的保障成員安全。

電池包殼體也采用高強鋁,防撞橫梁采用高強鋁鑄造件,對電池形成堅固的保護框架,底部裝有防沖擊的激光焊接底護板總成,有效應對各種沖擊。
同時,在ID.系列產品設計之初,就從軟硬件上對電池安全做出了周密防護,同時模擬用車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極端工況(例如涉水、高溫、撞擊等)對電池包進行了197項安全測試。

而正是這種對產品品質及可靠性高度的重視,也成了大眾集團ID.系列產品的獨有優(yōu)勢。
智能化一直是傳統(tǒng)合資車企的短板,但在ID.系列產品里,這種認知正在被改變,改變的關鍵點在于E3電子電器構架。
2018 年,大眾正式提出 E3電子電氣架構,這是一個全新的、可升級性、可擴展、可復用、可移植的智能汽車電氣架構,支撐整車自動駕駛輔助能力、人機交互能力、 娛樂系統(tǒng)功能等領域的全面升級。
正是基于E3電子電氣架構,ID.4 CROZZ和ID.6 CROZZ 所搭載的增強現實抬頭顯示 AR-HUD、IQ.Drive 自動駕駛輔助系統(tǒng)、IQ.Light 智能矩陣大燈 、ID.Light 智能交互燈語系統(tǒng)、ID. Welcome 智能迎賓系統(tǒng)等一系列智能化配置才能發(fā)揮作用,并且還有了升級的可能。

營銷、數智化雙重賦能,電動未來可期
從2020年不被看好,到2021年廣受好評,ID.系列產品之所以有這樣神速的進步,與其在新能源領域的投入密不可分。要知道,擁有百年歷史的傳統(tǒng)汽車廠商一旦開始發(fā)力,憑借著強大的體系力支撐,其所能達到的效果必定是一般企業(yè)無法企及的。
比如補能方面,除了常規(guī)的家庭充電之外,一汽-大眾超級 APP 及車機端,已經集成了國家電網、特來電、星星充電等超過 22 萬根主流公樁資源,覆蓋全國300多個城市,基本實現公共場所充電資源的全覆蓋,用戶無需下載其他APP就能使用。

與此同時,一汽-大眾也在構建屬于自己的超級充電網絡——CAMS專屬快充樁。目前,已經達成了北京、深圳、成都等 8 個核心城市的覆蓋,預計到2022年,將建設 4500 根超充樁(1 樁雙槍),9000 個車位,覆蓋 30 個城市,拓展到16個城市。
為了滿足更多極限充電場景,用戶也可以通過超級APP委托第三方上門充電或者上門取送車充電,在全國195個城市,實現24小時ON CALL。
但更大的轉型推動力在于營銷和數智化改革。
一汽-大眾在去年推出了代理制模式,從經銷商中挑選優(yōu)秀的代理商授權經營ID.系列產品,確保服務質量和用戶體驗的一致性。

這種新的營銷模式打通了云展廳、企業(yè)微信專屬客服、ID.Hub等線上觸點,并同時擴展商圈的品牌體驗空間、快閃店等線下渠道,為用戶提供全面便捷的的信息服務和購車體驗。
在此期間,一汽-大眾還專門成立了DTO數字化轉型辦公室,與華為、阿里等科技公司展開合作,結合先進的軟件模型來提高業(yè)務流程效率,創(chuàng)建更加靈活、動態(tài)且能夠對不斷變化的情況自動做出反應的響應式流程,一方面更快速響應用戶訴求,一方面縮短交付周期。
為了加速電動化轉型,一汽-大眾在今年2月成立了ID.運營中心,從組織結構上,下設分支有內容營銷、私域運營和戰(zhàn)略支援三大業(yè)務單元,以及產品中心、Martech兩大業(yè)務中心。

與此同時,一汽-大眾也在不斷精進渠道業(yè)務策略,通過數智化轉型搭建以客戶為中心的全新營銷模式。
在營銷和數智化變革的雙重賦能下,再有大眾ID.系列強大產品力做支撐,大眾電動化未來還有很多可能性。
結語
毫不夸張地說,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發(fā)展到現在,其實才剛剛進入理性競爭階段。前幾年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受政策影響,產品雖種類繁多,但主流消費群體對純電車型并不感冒。
但進入2022年,在油價瘋漲、新能源補貼即將終止的分界點,主流消費者對純電車型已經從最初的抗拒接受到現在的主動選擇。
從這個角度來看,大眾選擇在去年ALL IN電動化是最好的時間點。經過一年的市場沉淀,ID.系列產品已經積累了良好的口碑和用戶反饋。而隨著更深入的電動化轉型和更多的產品鋪墊,憑借著強大的技術底蘊、渠道體系和用戶基盤,在長期理性的市場競爭中,大眾在電動化領域的上升空間還有很多想象力。
像大眾汽車集團的首席執(zhí)行官迪斯計劃的那樣,在2025年超越特斯拉,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車銷售商也絕不是沒有可能。畢竟,像大眾這樣的傳統(tǒng)廠商一旦真正發(fā)力,會比新造車勢力們的規(guī)模更大,目標更明確,影響也更深遠。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華山論劍V
本文地址:http://www.vlxuusu.cn/kol/171332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