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問2020年科技領域什么最火,我想非
特斯拉莫屬。無論是最近滿街跑的
國產特斯拉
Model 3,還是年內已經翻三番的特斯拉股價,特斯拉儼然就是疫情陰霾籠罩夜空中最亮的一顆星。那么問題來了,特斯拉為什么這么火,國產品牌電動車難道比不過嗎?
1、沒有明顯的短板 如果我要說特斯拉是目前全球范圍內可量產的電動車中,唯一在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沒有明顯短板的品牌,我想一定會有人認同這一觀點。而形成這一結果的,不僅僅是基于特斯拉在研發(fā)和設計層面的巨額投入,其實更多的是特斯拉從一開始就是為電動而生的根本思路。

Model 3 標準續(xù)航后驅升級版電商報價¥32.8萬特斯拉電源管理技術最厲害 那么說到底,特斯拉究竟好在哪?保持車輛更新的OTA升級、全球頂尖配件的高度整合、堪比超級
跑車的加速性能、電動汽車獨有的極致靜音、
自動駕駛為首的前沿科技,其實這些都不是用戶為特斯拉掏錢的關鍵,即使性能和體驗再好,充電費勁也是空談。 續(xù)航焦慮和充電難題是阻礙電動車發(fā)展的根本原因,而特斯拉最厲害就是電源管理技術。最近特斯拉V3超級充電落戶北京,“充電5分鐘行駛120公里”的超級充電效率讓很多電動車主感慨:有錢還是得買特斯拉。誠然電動車仍處于比差階段,沒有短板讓特斯拉勝出。
2、火箭級大師營銷 盡管全球都籠罩在疫情的陰霾下,但在今年第二季度,特斯拉交付了90650輛電動車,這一數據遠遠超出預測給業(yè)界帶來了一個驚喜,也推升特斯拉股價再上一個臺階。巨大成功的背后,除了特斯拉產品力和品牌價值之外,還離不開
馬斯克大師級的營銷手段。
營銷大師馬斯克最擅長輿論營銷 如今的特斯拉,就仿佛十年前的蘋果,總是能成為全球新聞頭條的???。讓自己成為輿論的焦點,這顯然是馬斯克最擅長的事情,狂熱、瘋子、野心、緋聞,管他是什么呢。無論這些新聞是否存在爭議甚至批評,這都不妨礙他在潛移默化的刷新著人們的認知。 馬斯克之所以被稱為營銷大師,在于他總能給人們帶來驚喜。其實從根本上來講,馬斯克營銷的不僅僅是特斯拉,更是自己無所不能的人設。無論是Space X火箭載人上天,還是挖洞公司跑車入地,當馬斯克吹過的牛一一成真,他就能成為資本市場的吸金石。
3、資本催化的裂變 人們把馬斯克稱為“硅谷鋼鐵俠”,因為除了他腦袋里總是迸發(fā)出很科幻的想法之外,另外一個關鍵是鋼鐵俠是真的很有錢。毫無疑問,能燒得起錢才能搞得好電動汽車,而馬斯克最大的魅力莫過于,他總能為博得投資者的信任,為特斯拉融到更多的錢。 馬斯克曾說過,特斯拉從不打廣告,而是把錢都花在了研發(fā)和設計上。在過去的十年當中,特斯拉在研發(fā)上花費超過200億美金,這是傳統(tǒng)車企的數十倍。成立于2003年的特斯拉在連續(xù)虧損了15年之后最終盈利,市值一度超越
豐田成為全球第一車企。 短短10年時間,特斯拉股價漲幅近6000%。特斯拉就像是一個高速滾動的雪球,帶著資本與科技的共舞。投資者有豐厚的回報,特斯拉便能吸引更多的融資,可以不斷投入研發(fā)維持產品和技術的持續(xù)領先,這讓特斯拉進入了一個良性發(fā)展的高速循環(huán)當中。
4、國產車面臨沖擊 如果您留心觀察不難發(fā)現,最近一段時期國產電動車也變得多了起來。除政策推動外,隨著技術趨于成熟,國產電動車也迎來高速發(fā)展期。令人擔憂的是,特斯拉在推出國產Model 3下探至30萬元價位后,還將繼續(xù)推出更便宜的車型,國產品牌將面臨巨大的沖擊。
特斯拉將接替蘋果成為新的收割利器 如果說十年前擁有一部iPhone令人羨慕,那么今天擁有一部特斯拉也是年輕人的時髦。很多人批評年輕人這種 “崇洋媚外”的消費觀,但當年搶購進口電視機收音機的時候不也照樣的香。與其諷刺批判,倒不如搞明白為什么外來的和尚會念經,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手機產業(yè)的輪回,如今又在電動汽車領域重演。就如同當年一部iPhone利潤率超100%,蘋果僅依靠10%的市場份額,卻可以拿走市場90%的利潤。曾經的蘋果和如今的特斯拉,其實走的都是同樣的路徑。當特斯拉逐漸羽翼豐滿,就要面向國產車亮出鋒利的鐮刀。
5、國產車差距在哪 復盤特斯拉的發(fā)展路徑,資本與技術的雙輪驅動外加輿論營銷成為關鍵。而在資本和營銷層面上,雖然國內并不缺乏像馬斯克那樣總能忽悠別人接盤的營銷大師,但卻極少有投資者能夠接受15年不盈利的結果。國內資本急于兌現,結局往往是風頭一過便一地雞毛。
特斯拉研發(fā)投入甩出其他品牌很遠 而在技術層面,錢的作用同樣不容小覷。以國產電動車發(fā)展較好的
蔚來舉例,其研發(fā)費用去年為44億人民幣,而特斯拉平均每年的研發(fā)費用則高達近100億人民幣。如此懸殊的差距足以讓特斯拉將其他品牌遠遠甩在身后,最終形成技術壁壘,壟斷收割全球。 汽車由上萬個零件組成,因此電動汽車并不是一個孤立的產業(yè),其背后作為支撐科技生態(tài)更為關鍵。作為從硅谷走出的電動汽車品牌,強大的科技生態(tài)成為特斯拉引以為傲的資本。尤其是在半導體芯片、人工智能等領域,絕非國產電動車一朝一夕可以超越的。
6、彎道翻車后思痛 提起國內電動車的發(fā)展,過去人們總是會拿“彎道超車”說事。而事實上我們不僅沒有超車,還差點在“彎道”上翻了車。很多車企為了獲取新能源
補貼匆匆上馬,把燃油車加個
電池電機就推向市場。不成熟的產品加之跟不上的配套,讓很多車主談電動就罵娘。
2020年7月新能源汽車銷量排行 不夸張的說,國產品牌錯過了電動車發(fā)展最黃金的五到十年。但電動車對燃油車的替換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因此對于國產電動車而言,即使現在重新起步仍不算晚。觀察發(fā)現最近街頭上出鏡的國產電動車無論從外觀設計,還是從技術水平上都有了極大進步。 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國產電動車真正的啟動更像是在2020年。國內電動車市場不再是
比亞迪一家獨秀,
廣汽傳祺快速崛起,
五菱宏光低價殺入,
長城歐拉持續(xù)發(fā)力……越來越多的車企開始針對電動車正向研發(fā),開始思考什么樣的電動車才是國民所需。
7、結束語 預計2025年,電動車首購成本和傳統(tǒng)車持平,未來五年將成為國產電動車發(fā)展的關鍵期。復制再造一個特斯拉毫無意義,倒不如好好想想如何依托14億龐大市場,如何生產出造福國人的電動車,以市場推動技術發(fā)展或許才更符合中國特色。
來源:中關村在線??
本文地址:http://www.vlxuusu.cn/news/qiye/123290
返回第一電動網首頁 >
以上內容轉載自中關村在線??,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vlxuusu.cn)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