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去年純電動汽車銷量占新車銷量的比例自2018年來首次下滑,這引發(fā)了人們對英國在全球電動汽車競賽中可能落后的擔憂。盡管2023年純電動汽車的總銷量同比增長了17.8%,但其市場份額卻從16.6%微降至16.5%,這與英國設定的2024年達到22%的目標相去甚遠。
汽車制造商和貿易商協(xié)會(SMMT)的首席執(zhí)行官邁克·霍斯對此表達了他的看法,他呼吁政府為電動汽車減稅并提供消費者激勵措施,以幫助英國在歐洲零排放汽車(ZEV)市場中取得領先地位。
自2022年夏季英國結束對新型低排放車輛的臨時補貼以來,英國已成為歐洲主要市場中唯一一個沒有為純電動汽車提供激勵措施的國家。此外,過去幾年的政策挫折和投資不足也削弱了英國電動汽車行業(yè)的競爭力。
英國首相里?!ぬK納克(Rishi Sunak)在2023年9月的一次演講中宣布了廢除多項關鍵的凈零排放政策,并將英國內燃機汽車的淘汰日期從2030年推遲到2035年。蘇納克認為,這將減輕消費者在購買電動汽車等凈零產品時面臨的高昂前期成本,并為汽車制造商提供更多時間來轉向電動汽車生產。
然而,這一決定引發(fā)了爭議。
一場逐底競賽
一些汽車制造商對政府的這一決定表示歡迎,認為這為他們提供了額外的調整空間。據(jù)《衛(wèi)報》報道,包括豐田、捷豹路虎和日產在內的主要汽車制造商曾游說英國政府削弱或推遲內燃機汽車的禁令。
然而,其他公司如大眾、福特和特斯拉則主張制定更嚴格的ZEV政策。福特英國公司的董事長麗莎·布蘭金批評說,放寬2030年的目標是一個破壞性的政策信號,會破壞公司的計劃。
盡管政府的ZEV指令仍然要求2030年銷售的所有新車中80%為零排放,但蘇納克推遲內燃機汽車禁令的決定可能會對投資者對英國電動汽車行業(yè)的信心產生負面影響。專家擔心,這一延遲可能會損害英國在全球電動汽車市場的地位,并阻礙該國實現(xiàn)其氣候目標。
英國汽車工業(yè)一度被視為國家制造業(yè)的驕傲和經濟的重要支柱,其年收入和總增加值均顯示出其巨大的經濟貢獻。然而,近年來,由于多種內外因素的影響,該行業(yè)陷入了困境。
首先,英國脫歐、疫情和全球半導體短缺等不確定性因素給英國汽車工業(yè)帶來了沉重的打擊。自2016年以來,英國汽車生產一直處于衰退狀態(tài),到2023年,生產總量甚至出現(xiàn)了同比下降10%的嚴重情況,成為自1956年以來的最低點。
盡管電動汽車的興起為英國汽車工業(yè)帶來了新的希望,并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衰退趨勢,2023年的產量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純電動和混合動力汽車在英國汽車生產中的占比近三分之一。然而,專家們認為,英國在電動汽車供應鏈和整體戰(zhàn)略上仍存在明顯的短板。
特別是英國在電池制造等關鍵領域缺乏有力的產業(yè)政策協(xié)調和對超級工廠的補貼支持。這一問題的嚴重性在2023年1月得到了凸顯,當時,國內鋰離子電池制造商BritishVolt陷入破產管理,其原計劃的超級工廠項目流產,這不僅導致了大量潛在就業(yè)崗位的喪失,還使得英國電動汽車供應鏈的制造能力受到重大打擊。
因此,盡管英國在電動汽車生產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但其超級工廠產能的預期仍遠低于需求。到2030年,包括現(xiàn)有工廠和計劃中的新工廠在內,英國的超級工廠產能預計將僅能滿足約80%的預期需求,缺口達到約20吉瓦。這意味著,如果英國不能及時調整其電動汽車產業(yè)戰(zhàn)略并加大投資力度,其汽車工業(yè)可能會繼續(xù)面臨困境。
投資者逃離海外
專家指出,英國政府在支持國內電動汽車供應鏈方面的不足,可能對其汽車出口業(yè)務造成嚴重損害。根據(jù)英國非營利組織能源與氣候情報機構(ECIU)2023年6月的研究,英國有高達80%的汽車產量用于出口,其中57%銷往歐盟,8%銷往中國,5%銷往美國。這些國家都已設定了電動汽車目標,并對汽油和柴油汽車的銷售實施了“嚴格限制”。
ECIU進一步警告,如果英國不加強其電動汽車制造能力,到2030年,其汽車出口價值可能會大幅下降,累計損失可能達到132億英鎊(約合168億美元)。同時,不確定的投資環(huán)境可能導致資金流向海外,特別是美國,其通過喬·拜登的通貨膨脹削減法案(IRA)為清潔能源項目提供了大量的聯(lián)邦稅收抵免。
英國可持續(xù)投資與金融協(xié)會(UKSIF)的首席執(zhí)行官詹姆斯·亞歷山大表示,美國的這些激勵措施已使其成為電動汽車投資的熱門目的地。他提到,盡管英國政府向捷豹路虎的母公司塔塔集團提供了5億英鎊以支持在英國建設新工廠,但這只是一次性交易,缺乏長期、穩(wěn)定的政策支持。
此外,根據(jù)Aldersgate Group 2023年9月的報告,由于英國未能制定與美國IRA相競爭的有效政策,英國汽車行業(yè)已成為面臨貿易風險的十大行業(yè)之一。報告顯示,自IRA生效以來,美國電動汽車銷量和電池制造業(yè)均實現(xiàn)了顯著增長,已宣布約25個新電池制造項目,帶來320億美元的資本投資和20000個新工作崗位。
報告還提到了一些汽車公司已將業(yè)務從英國轉移到美國的實例,這些轉移主要受到美國IRA補貼的吸引。例如,電動貨車公司Arrival將總部從英國比斯特遷至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并裁員800人;福特公司也計劃在未來兩年內在英國裁員1300人,并在歐洲再裁員2400人,以將業(yè)務重點轉向美國。福特公司表示,這是受到美國經濟激勵和供應鏈安全考量的影響。
英國智庫綠色聯(lián)盟的高級政策顧問海倫娜·貝內特強調,英國作為汽車工業(yè)的搖籃,擁有構建繁榮制造基地的諸多有利條件。這些條件包括現(xiàn)有的大型汽車制造廠,且多數(shù)臨近海岸,便于利用廉價的海上可再生能源。
然而,貝內特也指出,盡管英國有這樣的基礎優(yōu)勢,但在財政實力上卻不及美國。綠色聯(lián)盟的一項分析顯示,要在英國實施與美國IRA相當?shù)碾妱悠囌?,從現(xiàn)在到2030年需要高達640億英鎊的資金。為此,她建議政府注入一定的公共資金來撬動急需的私人投資。
貝內特還提醒說,政府的關注點不應僅限于超級工廠。例如,在增加電池所需關鍵礦物的國內開采量方面也應有所作為。雖然英國已于2022年8月發(fā)布了首個關鍵礦產戰(zhàn)略來推動鋰等礦產的國內生產,但專家們認為該戰(zhàn)略缺乏足夠的投資支持。因此,政府需要采取更全面的措施來確保電動汽車產業(yè)鏈的完整和健康發(fā)展。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www.vlxuusu.cn/news/qiye/218855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vlxuusu.cn)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