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車售價定得好是什么樣的體驗?
近日,何小鵬算是親身感受到了。
6月29日,小鵬G6上市,起售價定在了20.99萬元。
這下粉絲高興了,月銷不到一萬的事兒沒人提了。
甚至,連股價都給帶起來了。
那么這種超預期的低價,是權(quán)宜之計,還是以后的新常態(tài)呢?
“卷王”橫行的世界,“價格戰(zhàn)”從未離去
現(xiàn)在距離3月份的價格大戰(zhàn)已經(jīng)過去很長時間了,不少專家認為價格戰(zhàn)不可持續(xù),但部分新能源汽車廠商可能是這么想的:老是降價沒意思,太麻煩,新車直接給個低價不就行了?
小鵬G6就是最新的代表。
這款車的預售價是22.5萬元起,但29日上市時居然調(diào)低至20.99萬元。
采用同樣玩法的還有前段時間上市的比亞迪宋PLUS冠軍版,實際起售價比預售起售價降了1萬元。
在此之前,已經(jīng)有不少新能源車型上市時給出了低于預期的價格。
深藍S7定位于中型SUV,起售價14.99萬元,比緊湊型SUV本田CR-V起售價(CR-V指導價:18.59-27.68萬)還低了3萬多。
此前,長城汽車新能源雖銷量一般,但中型SUV梟龍MAX起售價僅為15.98萬元,坦克500插混版售價僅為33.5萬元,做到了“油電同價”。
更早時,零跑C01將中大型純電動轎車的起售價打壓到了14.98萬元,比不少合資A級燃油轎車還便宜。
此外還有“大魔王”比亞迪,過去幾個月里它先后推出了旗下各款主力車型的冠軍版,主打的就是一個“降價”。
3月份的跳樓大甩賣,侵蝕利潤,傷害品牌,還容易造成用戶觀望,其實不是什么好事兒。
直接給個低價,消費者就會大呼666,何樂而不為?
這是一種另類的價格戰(zhàn),但效果顯然更好。
你覺得,新能源廠商們是怎么做到的呢?
放手一搏以價換量,小鵬G6的超低價如何實現(xiàn)?
小鵬G6 20.99萬元的起售價,遠低于預期。
它的背景是,小鵬汽車從去年8月份到現(xiàn)在,僅有去年12月份實現(xiàn)了月銷過萬,所以必須要拼一把了。
這款車搭載最新的Xmart OS 4.0車載智能系統(tǒng)以及高通驍龍8155芯片,能夠?qū)崿F(xiàn)四區(qū)域語音喚醒、連續(xù)語音識別、免喚醒詞等各種功能。
除此之外,新車還搭載了英偉達Qrin-X輔助駕駛芯片以及12個攝像頭、12個超聲波雷達和5個毫米波雷達,全系標配L2級別駕駛輔助功能。
動力方面,小鵬G6也值得稱道。
單電機版本最大功率為218kW,續(xù)航里程最大可達755km,雙電機版本搭配電動四驅(qū)系統(tǒng),最大功率358kW,續(xù)航里程700km,百公里加速時間僅為3.9秒。
與此同時,這款車還支持800V高壓快充,快充時間僅為20分鐘左右。
也就是說,小鵬G6的低價,并不是通過減配來實現(xiàn)的。
放在半年前,這樣的價格指定是買不到這種級別的配置的。
除此之外,小鵬汽車上半年累計銷量僅為4萬輛左右,也不具備通過大量生產(chǎn)來攤薄成本的可能性。
那么,小鵬G6能有這么低的價格,就只剩下兩方面的因素。
第一,小鵬汽車的銷量規(guī)模雖然不足以攤薄成本,但過去半年時間里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越來越高,供應鏈越來越成熟,整體的采購成本是在下降的,這會壓低小鵬汽車的成本。
第二,小鵬汽車為了擴大銷量,暫時舍棄營收與利潤。其實目前小鵬汽車并未盈利,但只要暫時“虧得起”,它就能進行這樣的操作。
這樣的思路,其實很有代表性。
大多數(shù)的新能源廠商都受到營收與虧損問題的困擾,但銷量是一家廠商最核心的指標,在能生存下去的情況下,“提銷量”的優(yōu)先級,顯然要遠大于“保利潤”。
國產(chǎn)“加速洗牌”,合資“定點爆破”
除了比亞迪、特斯拉、理想等少數(shù)廠商之外,大多數(shù)新能源廠商都需要暫時放棄利潤而去追求銷量。
但需要注意的是,同樣是降價提銷量,這些廠商的前景卻有很大區(qū)別。
吉利、長城、長安、埃安等國產(chǎn)頭部廠商屬于第一種,它們的新能源銷量規(guī)模比較小,能夠給出低價,是因為有龐大的燃油車業(yè)務輸血,三年前的比亞迪也是這么做的。
從目前來看,國產(chǎn)頭部廠商幾乎都拿出了性能強大的新能源車型,而且實現(xiàn)了“油電同價”,可以說是漸入佳境。銷量雖然還沒有爆發(fā),但勝利曙光已在眼前。
小鵬、蔚來、零跑等造車新勢力是第二種,它們沒有燃油車的支持,但產(chǎn)品性能上沒有什么問題,要以價換量,只能燒自己的現(xiàn)金儲備,因此,財務狀況決定它們的未來,其中一定會有“力不能支者”和“脫穎而出者”。
豐田、本田、日產(chǎn)、大眾、現(xiàn)代等合資廠商屬于第3種,它們也只能通過調(diào)低售價來與國產(chǎn)新能源抗衡,但由于本身產(chǎn)品性能不佳,即便降價也很難快速走量。
未來1-2年內(nèi),合資廠商如果還是沒有大量的新能源車型進入主流市場,將會有多家廠商被淘汰出局。
這個出局,不單單指新能源領(lǐng)域,它們賴以生存的燃油車也會被拖垮,因為整個汽車行業(yè)正在快速向新能源轉(zhuǎn)型。
可以遇見的是,價格不斷下跌,將會成為2023年新能源市場的新常態(tài)。
指望一直文書就把這件事擺平?有點難!
這種另類的價格戰(zhàn),對國產(chǎn)廠商來說是個優(yōu)勝劣汰、加速洗牌的過程,但對那些思想保守、動作緩慢的合資廠商來說,卻無異于一場“定點爆破”。
結(jié)束語
其實,主流產(chǎn)品的價格下跌,是市場成熟的一種表現(xiàn),在全球大多數(shù)汽車市場,中低端車型都是市場的主流。對消費者來說,這也是一種久違的福利。
來源:第一電動網(wǎng)
作者:二師兄玩車
本文地址:http://www.vlxuusu.cn/kol/206104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wǎng),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