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水暖鴨先知,銷量下滑廠后關。
近日有消息稱,上汽大眾永久關停了安亭第一工廠。
這是上汽大眾的大動作,但外界的反應卻相當平淡,這是為什么呢?
安亭第一工廠關停已有先兆
上汽大眾安亭第一工廠建成于1984 年,是上汽大眾歷史最悠久的工廠。
在關停之前,該廠年產能16萬輛。
關停之所以沒有引起大的波瀾,首先是因為這個廠主要生產大眾Polo、斯柯達晶銳、途鎧等小型車。
這幾年,小型車影響力越來越低,自然也就沒什么關注度了。
其實,在去年的疫情期間,安亭一廠進行了合班生產。
而現在,部分產線轉移到上汽大眾儀征工廠,這屬于企業(yè)內部正常的結構性調整,外界很難聯(lián)想出別的內涵。
最近一年多,中國燃油車市場銷量在持續(xù)下滑,關掉部分非暢銷車型的工廠,合并產能,提升利用率,這實在稱不上什么稀缺新聞。
另外,上汽大眾的善后工作也做得比較好。
一般情況下,大型車企的工廠關停,都會有不同程度的裁員,很容易引發(fā)社會輿論的關注,但安亭一廠的工人一部分被轉移到了儀征工廠,另一部分則被吸收到了產能達到30萬輛的安亭MEB工廠,廠關停了,但員工并沒有失業(yè)。
上汽大眾真的很“穩(wěn)”嗎?
一個頭部車企,關停具有象征意義的工廠,卻沒有引發(fā)輿論的討論,這說明:大眾汽車在國內的確是樹大根深。
或者說,它真的比豐田了解中國市場。
當然,除了自身原因,外界對大眾汽車新能源業(yè)務的期待,也讓這次關停工廠事件增加了一些正面因素。
其它傳統(tǒng)廠商關停工廠,是不行了;大眾關停工廠,是要轉型了。
但需要注意的是,外界對大眾“轉型”的信心,主要是來自于它的態(tài)度,這并不能證明上汽大眾在新能源領域很“穩(wěn)”。
與豐田不同,大眾對電動汽車的發(fā)展從不抵觸,而且一直在砸錢。
5月28日,大眾安徽宣布新增231億元投資,用于新能源車型研發(fā),試圖將大眾安徽打造成一個與南北大眾并列的“中大眾”。
但大眾汽車面對的現實是,它的ID. 系列仍然低于預期。
2023年第一季度,大眾汽車在中國交付2.15萬輛,同比減少25.4%。
現在只能說,大眾汽車愿意轉型,而且正在轉型,但它面對的競爭對手太強大了。
關停傳統(tǒng)工廠,新建新能源工廠,這只是硬件設施上的一個新起點,僅此而已。
結束語
愿意轉型肯定是好事兒,但留給大眾的時間也不多了。未來一年多時間里,中國新能源市場將進行殘酷的淘汰賽,大眾需要盡快把砸出去的錢,轉化為銷量。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二師兄玩車
本文地址:http://www.vlxuusu.cn/kol/204124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