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免费看av网站|婷婷丁香在线观看|日本另类在线观看|国产刺激高潮免|亚洲一区亚洲二区|激情视频在线播放视频一区|亚洲五月蜜臀aV|丝袜美腿亚洲av电影|欧美多人性爱成人综合在线|日韩黄色成人视频

  1. 首頁
  2. 資訊
  3. 評論
  4. 100倍的4G基站部署成本 也難以成就“5G自動駕駛”的宏圖

100倍的4G基站部署成本 也難以成就“5G自動駕駛”的宏圖

蓋世汽車

去年年底,Waymo CEO John Krafcik的一句對自動駕駛“真的很難“的描述給整個尚在“活蹦亂跳”的行業(yè)潑了一盆冷水。

在感嘆自動駕駛太難之際,他還發(fā)出“未來幾十年內,自動駕駛技術還無法做到無處不在,無人駕駛汽車將一直存在限制”的預言。隨著Waymo的發(fā)聲,外界人士開始越來越冷靜地看待這項新技術,而越來越多業(yè)內人士則認為僅靠單車智能或許難以實現真正的自動駕駛,轉身找到了自動駕駛的新幫手——5G。

至于5G是如何助力汽車實現自動駕駛的,文章《14家主機廠搶灘5G新風口,華為竟不是主要合作對象》中有提到:在5G eMBB(增強型移動寬帶)、mMTC(海量機器類通信)、uRLLC(超可靠低時延通信)的三個場景中,uRLLC超可靠、低時延(低于1ms)的特點極適合自動駕駛的場景要求。

也正因如此,在單車智能上看不到希望的眾多人士轉而將“寶”壓在了5G上,希望通過5G-V2X來實現真正的自動駕駛。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5G要想在汽車上實現應用,還需考慮到成本、商業(yè)模式、產業(yè)成熟度、行業(yè)標準、時間節(jié)奏等多項問題。

圖1

5G基站的部署成本,是4G的100倍

首先要明確的一點是,與手機、教育等應用場景不同,作為承載人的交通工具,汽車與人的生命安全息息相關。即便某些區(qū)域接收不到5G網絡,4G甚至3G都可以滿足數據傳輸的低要求,對于用戶其負面影響無非是用戶體驗感變差而已。但具體到自動駕駛場景,一旦缺失了5G網絡,造成的后果就可能是車毀人亡。所以,實現5G自動駕駛的第一大難題就是要“不留死角”地部署基站。

而提到基站的部署成本,就要先明確一下5G的使用頻段。按照預期,最終5G的傳輸速度可達1Gb/s,至少比4G快10倍,這其中的關鍵就在于5G使用了毫米波。但由于毫米波屬于高頻段,不僅傳輸路徑趨于直線,其傳輸距離也大幅縮短,覆蓋能力變弱。

這就意味著同一區(qū)域內,以前只需一個4G基站就可實現全覆蓋,現在需要建立多個5G基站,才能保證信號傳輸質量。有業(yè)內人士向億歐汽車表示,大概300~500米左右就需配備一個5G基站,其密度是4G基站的10倍。

為了降低成本,5G摒棄了4G的“宏基站”模式,采取了占地面積更小的“微基站”方案。但即便是這樣,業(yè)內人士稱每個5G基站的成本仍是4G基站的10倍。如此粗略算來,僅5G基站的部署成本就是4G基站的100倍。除此之外,5G基站的高計算功耗還將帶來更嚴重的耗電與扇熱問題。

商業(yè)模式不清晰

100倍的成本看似很龐大,但實際上,只要有商業(yè)價值,總會有企業(yè)入局。據北京市經信委預測,僅北京市2022年的智能網聯汽車及關聯產業(yè)規(guī)模就將突破1000億元(數據來自2018年10月發(fā)布的《北京市智能網聯汽車產業(yè)白皮書》),在這期間,北京會將5G車聯網列為重點建設項目。

如此可見,5G的商業(yè)價值不置可否,這也是工信部極力部署、各路玩家爭相入局的原因。但問題是,各類企業(yè)現階段的布局只是為了搶占先機,他們能看到的是遠期的商業(yè)價值,看不到的則是眼前5G的商業(yè)模式。

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我國車市經歷了28年高速增長后的首次負增長,車廠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銷售壓力。而隨著新能源補貼退坡,已有小鵬、新特等車企率先實施漲價策略。在這種情況下,車企再將幾個5G模塊植入車內,勢必會造成汽車價格的再次上升。此外,雖然5G基站的鋪設者不是車企,但其高昂的建設與維修保養(yǎng)成本,最終還是要通過車企攤銷到消費者身上。

在億歐汽車看來,除非是5G-V2X已形成一定規(guī)模,能夠產生大規(guī)模的協同效應,或者企業(yè)能為消費者提供一些額外的增值服務,否則想讓消費者“心甘情愿”地只為更好的乘坐體驗來買單,恐怕不太現實。

5G-V2X標準尚未明確

更何況,5G第一階段標準R15原定于2018年12月凍結,但3GPP卻宣布將完成時間延后至2019年3月。R15計劃的推遲很有可能會對5G后續(xù)版本R16的凍結時間產生影響。

這里需要說明一下,在R15的三個版本中,R15 NR NSA(新空口非獨立組網)、R15 NR SA(新空口獨立組網)都已分別于2017年12月和2018年6月凍結完成,推遲的只是其第三個版本R15 Late Drop。

雖然垂直行業(yè)的相關企業(yè)仍可以根據R15的前兩個版本來規(guī)劃本行業(yè)標準,但這其中也存在一個“時間差”的問題。有業(yè)內人士向億歐汽車表示,具體到5G-V2X領域,這個標準的時間差或許會是一年半到兩年左右的時間。也就是說,在正式標準未出臺之前,關于5G-V2X的一切都只能是在試驗階段,無法大規(guī)模商用化。

那么,5G-V2X大規(guī)模商用距離我們還有多遠?業(yè)內人士對此看法不一,但可以肯定的是,5年內難以實現(不包括園區(qū)或特定路段)。

另一個問題是,在5G技術的加持下,真正的自動駕駛就一定會到來嗎?答案也是不確定的。對于自動駕駛來說,5G只是助其實現的一個通信技術,而不是充分條件。就算5G的一切準備就緒,以現階段的自動駕駛技術水平來看,其也未必能達到完全無人駕駛的要求。而5G與自動駕駛二者的發(fā)展節(jié)奏是否相匹配,也是另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

當然,既然有了最終目標,技術方面的實現只是時間長短問題,比技術更難搞定的則是自動駕駛責任界定的倫理問題,相關法律的制定還在研究中。

如此來看,5G在汽車上的應用之路“道阻且長”,而人們對5G助力自動駕駛的預期或許也過于樂觀了。

來源:蓋世汽車

本文地址:http://www.vlxuusu.cn/news/pinglun/87045

返回第一電動網首頁 >

收藏
64
  • 分享到:
發(fā)表評論
新聞推薦
第一電動網官方微信

反饋和建議 在線回復

您的詢價信息
已經成功提交我們稍后會聯系您進行報價!

第一電動網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