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二,非常準時,理想發(fā)布了2024年6月17日-6月23日中國市場新勢力品牌銷量。而在這份榜單中,除了能夠看到它與問界之間的神仙打架,小米周銷量悄悄爬升到了0.33萬輛,同樣值得關注。
按照目前的勢頭,掌舵者雷軍之前拋出的那段話:“小米汽車工廠6月將開啟雙班,我們確保當月交付1萬輛。全年將至少交付10萬輛,同時會進一步?jīng)_刺12萬輛交付?!?/span>
實現(xiàn)的可能性,無疑還在不斷增大。
順勢,站在旁觀者的角度,總在思考一個疑問:“你說,小米汽車的到來,對于中國車圈最大的深遠影響與借鑒意義,究竟在哪里?”
是,證明了身處的新能源市場還有很大潛力可挖?是,證明了純電轎車市場非特斯拉一家獨大?還是,證明了有些所謂的合資對手是多么不堪一擊?
相信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
而在我心中,則更愿意把選票投給:“雷軍與小米汽車幾乎用一己之力向大家證明了,優(yōu)質(zhì)流量在這智能電動車愈發(fā)暗潮涌動的時代有多重要?!?/span>
當然,學習雷軍,模仿小米汽車的營銷本沒有錯,但終歸還得因地制宜才行。
流量與優(yōu)質(zhì)流量
本周,有消息爆料稱,小鵬CEO何小鵬在訪美期間,親自體驗了特斯拉的最新自動駕駛系統(tǒng)FSD V12.3.6,并透露該軟件有望在今年內(nèi)進入中國市場。
很快,馬斯克在該內(nèi)容下留言表示,“中國汽車制造商在全球范圍內(nèi)展現(xiàn)出強大的競爭力?!?/span>
而開啟夸夸模式不久,小鵬官方賬號則回應了馬斯克的評論,“我們想知道在不久的將來,是否有機會借到一臺搭載FSD V12.4.1內(nèi)測版本的特斯拉?順便說一句,當您來中國時,我們很樂意為您提供小鵬新車的試駕機會,期待您的到來?!?/span>
彼時,微妙的對話,已經(jīng)讓人浮想聯(lián)翩。
殊不知,就在一天以后,何小鵬突然更新微博,確定了上述爆料的真實性,并預告其體驗特斯拉FSD的報告即將發(fā)布。
同天晚間,長達近35分鐘的視頻如約而至。
通片觀看過后,一方面深切感受到了身為小鵬“一號位”,何小鵬的真情實錄與誠意滿滿,對于友商毫不吝嗇贊美之詞;另一方面也十分巧妙的為自家XNGP,不斷的吆喝、站臺與預熱。
而隨著氣氛逐漸烘托到位,網(wǎng)絡中的相關討論越來越熱火朝天,小鵬智駕“一把手”李力耘借勢登上舞臺。
“很期待FSD進入中國后的實際體驗,也很期待讓XNGP和FSD同臺比拼。小鵬即將上線的重磅版本是真正的全國都能開,全國都好開,7月就會全量推送?!?/span>
至此,猛然間發(fā)現(xiàn)整個過程,從起點到終點,原來都是小鵬精心策劃的一場營銷事件,并且十分聰明的找到了全球最強標桿,而不是又一次局限在國內(nèi)對標。
當然,站在這家新勢力造車的角度,“智駕”一直都是它不容有失的最大標簽與長板。而經(jīng)歷了去年與華為針鋒相對后的元氣大傷,以及其它品牌在該維度投入巨大人力、物力、財力的奮起直追,小鵬無疑急需又一個標志性節(jié)點,來為自己重新“正名”。
好在,值得慶幸的是,結果不算太差。
由此轉(zhuǎn)換視角,本段花費較大篇幅,闡述這樣一個典型,想要表達的觀點依舊集中在:“只有足夠優(yōu)質(zhì)的流量,才能為一家車企起到正向加持作用?!?/span>
無論是小鵬官方與馬斯克的互動,還是何小鵬親力親為的視頻,還是李力耘較為恰當?shù)墓傩?,?jié)奏的把控、手法的運用、信息的釋放,都值得其它車企去好好研究。
相比之下,整個上半年,或許是追求優(yōu)質(zhì)流量的焦慮情緒,迅速蔓延到了中國車市的各個角落。
毫不夸張的說,我們實在見證了太多主機廠為了它,蒙眼狂奔祭出各種各樣的操作,令消費者感到詫異與抵觸,甚至遭到嚴重的反噬。
譬如,就拿直播為例,試問起初有多少自主與合資品牌的高管,不約而同的選擇沖鋒上陣,如今幾乎無人還在認真堅持。
譬如,熱情似火開通個人微博進行發(fā)聲,到頭來發(fā)現(xiàn)只是單純的形式主義,紛紛一股腦的交給代理公司去運維。
再譬如,好端端的新車發(fā)布會,本末倒置的瘋狂喊話友商,最終卻顧此失彼連重磅產(chǎn)品都沒時間好好介紹……
上述點點滴滴,還只是諸多魔幻劇情的幾個縮影,而今天文章的大標題,則是我拋出的忠告。往往很多時候,對于某些車企來說,流量是賺到了,但卻不是苦苦期盼的優(yōu)質(zhì)流量。
類似的頑疾,正困擾著很多品牌,尤其是完全押寶“電動化”的品牌。
望向優(yōu)質(zhì)流量的背后
最近,聽到一種有意思的觀點: 小米SU7之所以首戰(zhàn)告捷,由于趕上了一個足夠恰當?shù)摹帮L口”。
整個大盤新能源滲透率急劇攀升,消費者對于新品牌接受度慢慢增高,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持續(xù)走低,各家智駕智艙體驗差距并未拉開,合資品牌轉(zhuǎn)型節(jié)奏依舊拉胯……反正,運氣也占據(jù)了一定的比重。
對此,我深表同意。
只不過,還想補充說明的是:“小米SU7的熱銷,肯定還與其被優(yōu)質(zhì)流量的賦能有關。另外,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產(chǎn)品力本身沒有犯下太致命的錯誤。”
從外觀與內(nèi)飾的造型設計,到整車的動態(tài)駕駛質(zhì)感,到三電系統(tǒng)的成熟度,再到智艙與智駕的體驗,包括最終的上市價格,必須承認小米SU7的出招,基本上都打在了目標客戶群的心坎里。
身為造車“萌新”交出的第一份作業(yè),雖然算不上完美無瑕,但至少能給出一個“良好”的評價。
也恰恰基于這樣的背景,小米SU7的表現(xiàn)又一次印證了亙古不變的生存法則:“管它什么優(yōu)質(zhì)流量,還是什么出圈營銷,終歸只是錦上添花,成為爆款最根本的決定性要素,仍是打鐵還需自身硬。”
畢竟,智能電動車時代,產(chǎn)品愈發(fā)“同質(zhì)化”的問題還在凸顯,這就導致主機廠在推新過程中的“容錯率”變得極低。換言之,在造所謂“水桶車”的基礎上,必須繼續(xù)找出幾塊“長板”,才能有立足的資本。
反觀今年上半年,很多一眼能夠瞧見“短板”的選手,即便在其它很多維度付出了加倍的努力,可身處血腥至極的大盤之中,幾個回合操練下來,依舊不可避免充當著無人問津的“炮灰”,事實就是如此殘酷。
“中國車市真的太卷了,卷到讓大家都快窒息了?!?/span>
絕不是杜撰,這樣一段抱怨真真切切來自于某主機廠市場部的員工。在他的日常工作中,不僅要負責新車上市策劃案的撰寫,直屬領導每天還要求其參加所謂的“腦暴會議”,目的則是瘋狂尋找自家品牌能蹭的熱點事件。
而我拋出的忠告,還是那句:“流量雖好,可不要貪杯哦。造車,與其做很多無用功,不如聽聽用戶的反饋,迅速迭代自家的產(chǎn)品。”
可諷刺的點在于,道理都懂,很多人卻無法改變什么。如今的中國車市,流量焦慮成了一種病。
越來越多的主機廠,都在深受其害……
來源:第一電動網(wǎng)
作者: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www.vlxuusu.cn/news/qiye/235620
以上內(nèi)容轉(zhuǎn)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zhuǎn)載內(nèi)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ǎng)(www.vlxuusu.cn)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wǎng),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