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動汽車行業(yè),充電難始終是一個繞不過的”檻”,目前豐田、日產(chǎn)、通用這些產(chǎn)業(yè)巨頭試圖在兩個方向上同步解決充電難題:對電池本身進行技術創(chuàng)新,讓電池具備更強大的續(xù)航能力;與此同時,完善簡化現(xiàn)有電動汽車充電技術--如果為一輛電動車充電的過程和普通燃油汽車一樣,那么即使電池只有160公里的續(xù)航能力,又怎么樣?
這也就是為什么當一輛使用地下無線充電的日產(chǎn)聆風電動車出現(xiàn)在谷歌山景城總部的時候,會引起如此多關注的原因。多年來谷歌一直在進行”未來汽車”的各種嘗試,從倍受關注的”無人駕駛汽車”,到電動汽車”無線充電”項目————在谷歌的設想中,理想的電動汽車在充電時,應該拋棄目前必不可少的充電樁、電源插座,甚至電線,取而代之的是隱藏在地下的電源和變壓器,裝有感應裝置的充電汽車只需接近充電區(qū)域,就可以對車輛進行充電了。
和谷歌英雄所見略同,2011年底,戴姆勒和德國康達科提-溫弗勒公司也試驗了一種類似的感應充電設備————充電設備隱藏在停車位之下,當汽車在停車位上停放時,即可觸發(fā)充電裝置。
谷歌和戴姆勒公司將電磁感應充電設備埋在停車位之下的設計方案,來自一個名為”EffizienzhausPlus mit Elektromobilitat”的計劃,它的最大亮點就是 ”充電不要電線”————通過在私人住宅的停車位(或是公共停產(chǎn)場)下放置充電線圈,利用汽車內(nèi)部的充電感應裝置與其配合,達到為電動車充電的目的。在這樣的技術手段下,充電效率達到了90%,將電力充滿所需的時間也大為減少,只需要一至兩個小時,與消費者的心理預期相去不遠了。
( 編輯/董海榮 )
來源:文匯報
作者:綜合報道
本文地址:http://www.vlxuusu.cn/news/qiye/10713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wǎng),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