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3月27日發(fā)布了A股上市以來首份年報。去年的業(yè)績被投資者稱為”變臉王”,今年仍然繼續(xù)上演”變臉”拿手好戲。
去年年中,比亞迪回歸A股。這個籠罩著”巴菲特”光環(huán)的明星公司交出的第一份財務報告,預測中期凈利潤僅為2.75億元,同比大降88.63%。比亞迪的保薦機構為瑞銀證券,保薦代表人為丁曉文和湯雙定。如此離譜的業(yè)績預測讓外界對比亞迪及瑞銀證券充滿了憤怒。
此次比亞迪年報顯示,公司2011年營業(yè)利潤為14.1億元,同比下降49.04%。經(jīng)營利潤下滑幅度”恰好”踏在監(jiān)管層對券商問責的紅線之上,瑞銀證券相關保代也因此”虎口脫險”。媒體戲稱比亞迪業(yè)績”精準”下滑,并指斥其包裝上市。
數(shù)據(jù)顯示,比亞迪去年的稅收返還及政府補助額度較上一報告期減少超過4.5億元,這是導致其利潤大縮水的主要原因。事實再次證明,靠返稅和政府補助支撐業(yè)績,只能在上市之前的一個時期。企業(yè)要贏得投資者的信任,終歸還要靠自己實實在在的盈利能力。
企業(yè)包裝上市,大概從中國股市誕生的第一天起就存在。至今公司上市還沒有聽說可以不包裝的?!背笙眿D早晚見公婆”,這是上市公司與投資者的宿命,兩者誰也跑不掉。我始終想不明白的是,投資者是真的看不明白那些上市公司包裝上市的路徑,還是自己”受虐心理”過于強烈,不挨騙長不大,不挨騙不舒服。
比亞迪公司最主要的兩項業(yè)務是手機部件及組裝和汽車制造,其營業(yè)收入份額占到90%。但比亞迪的概念還是在電動汽車,特別是汽車上的電池。論制造汽車,比亞迪有多少技術能力可言?也就是搞一個電動汽車概念。而電動汽車的關鍵是電池。全世界汽車企業(yè)都想在汽車電池上有所突破,至今也沒有一家能夠突破。比亞迪業(yè)績”變臉”證明汽車電池的問題不是投點錢就能解決的,這和辦養(yǎng)豬場不一樣。比亞迪若能解決汽車電池的問題,根本就不需要自己制造汽車,僅靠賣這個技術就可以讓公司市值超過世界上最大的汽車企業(yè),甚至超過蘋果公司。問題是搞一個電動汽車概念容易,解決汽車電池太難了。
中國資本市場的投資者似乎太容易相信概念,已經(jīng)到了”給個棒槌就認真”的程度。于是乎,股市形成一大奇觀,一撥人不斷生產(chǎn)、制作各種各樣的概念,達到公司上市、圈錢、發(fā)財、致富的目標;另一撥人則跟著概念走,有個概念就砸錢,好像自己手上的錢不是辛苦掙來的而是大風刮來的。
概念能當飯吃嗎?比亞迪業(yè)績”變臉”又一次告訴我們:少數(shù)人可以把概念當飯吃,多數(shù)人不可能把概念當飯吃。公司上市前可以把概念當飯吃,從長遠的觀點看問題,上市公司也不可能永遠把概念當飯吃。類似瑞銀證券這種保薦機構肯定是要把概念當飯吃的,離開了概念他們也許一天都活不下去。中國資本市場有太多太多的概念,又有太多太多的投資者相信概念。教育投資者不把概念當飯吃,也許要到”黃河清”的那一天,也就是投資者賠光、套牢的時候。北京人俗稱”瓢底了”。
( 編輯/董海榮 )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綜合報道
本文地址:http://www.vlxuusu.cn/news/qiye/11768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wǎng),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