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有消息稱蔚來已關閉其硅谷辦公室,并持續(xù)進行大幅裁員。李斌當日火速辟謠。
8月28日,蔚來北美董事總經理、首席信息官Ganesh V. Iyer在與中國媒體的首次對話中,再次強調:“我一直密切關注來自中國的報道,今天澄清一下,蔚來不會關閉美國辦公室。我跟李斌一直有開放、密切的交流,希望大家可以接收到真實的信息,也希望今天的介紹可以解決大家很多的疑惑。”
這位蔚來北美辦公室的重要人物來自印度,中文名字叫易蓋天,是李斌幫他起的?!拔耶敃r不知道這是什么意思,后來李斌解釋說意思是有著超能力足以蓋住蒼穹,也與蔚來的‘Blue Sky Coming’不謀而合?!彼麑χ袊彩乔橛歇氱??!拔覐娜ツ?2月開始負責美國辦公室和美國團隊的工作,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學到了很多。這是我第25次來中國了,雖然我是印度人,但我到美國以后回印度的次數(shù)遠沒有來中國多?!倍x擇在這個“謠言四起”的節(jié)骨眼兒上來與中國媒體交流,也是用心良苦。
在這次見面會上,我們不僅了解到蔚來北美辦公室的工作進展,還聽到了他對前東家特斯拉的評價以及對蔚來的期許。
蔚來北美辦公室:產品的靈魂和大腦
Ganesh的介紹主要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
1. 蔚來的設計中心在慕尼黑;中國團隊主要負責產品的血肉和軀體,即保證產品的生產、制造、交付以及相應的服務保障;美國團隊負責產品的靈魂和大腦,即進行創(chuàng)新及技術研發(fā)。
2. 北美總部位于加州圣何塞(硅谷),團隊文化多元,很多人來自特斯拉、蘋果、通用、福特、豐田等。
3. 團隊構成:自動駕駛、數(shù)字系統(tǒng)、數(shù)字座艙、電驅動、整車工程。
4. 領軍人物:Jamie Carlson,自動駕駛副總裁,特斯拉早期自動駕駛系統(tǒng)與功能的創(chuàng)始工程師之一、原蘋果自動駕駛項目成員;Bruno Barthelemy,車輛工程副總裁,原福特首席工程師、福特F150皮卡車型的首席工程師、業(yè)內為數(shù)不多,首屈一指的全鋁車身專家;Rick Rajaie,電驅動高級總監(jiān),主要關注電池的技術,在此領域有非常豐富的經驗。
5. 自主正向研發(fā):自動駕駛、銷售模式B2C、電驅動及儲能系統(tǒng)等。
蔚來的技術愿景:打造超級計算機、自動駕駛直奔L4
談到蔚來的自動駕駛與技術愿景,Ganesh表示:“我們認為,我們打造的并不是一輛車,而是一臺超級計算機,只不過外形恰好是一輛車而已?!?/span>對于這個愿景,具備安全的自動駕駛功能是非常必要的。“很多整車廠認為自動駕駛是錦上添花的功能,蔚來則認為自動駕駛是核心的功能,很多功能都要圍繞自動駕駛來設計?!?/p> 而蔚來在自動駕駛方面的規(guī)劃,是確定跳過L3級別自動駕駛,直接從現(xiàn)階段的L2級別自動駕駛進化為L4級別自動駕駛。 其實早在今年3月,李斌就透露,蔚來目前正在研發(fā)第二代平臺。該平臺中,蔚來將跳過L3,直接研發(fā)L4。此外,3年時間基本能實現(xiàn)L4,這將使蔚來成為最先實現(xiàn)L4商用的汽車廠家。 按照約定俗成的發(fā)展來看,未來車企與下游供應商是要開始研發(fā)L3的,但已經有很多車企表示將放棄L3直接邁向L4/L5了。比如,沃爾沃、福特、豐田等。 主要原因在于,雖然L3已經具備了相當高的自主權,但需要駕駛員始終保持注意力、時刻觀察,以備危險情形下接管駕駛權。但這一模糊的定義,讓不少車企很糾結:系統(tǒng)與駕駛員區(qū)分不清晰、人類難以迅速作出反應、后期事故處理不確定誰負主要責任…… 而從Ganesh給出的回復中可以看出,蔚來差不多也是出于類似考量做的決定。 “從技術角度來講,L3其實比L4 相對容易實現(xiàn),但是L3 還需要人類駕駛員去接管和操作。我們覺得這個其實不太實用,因為當你習慣了自動駕駛之后,你會很信賴這個系統(tǒng),一旦有任何的故障出現(xiàn)的時候,他去要求你立即接管是不太現(xiàn)實的。因為作為人,可能我們沒有辦法時時保持警惕,這也是為什么我們會想要跳過L3,直接進入L4的原因。” 不是不喜歡特斯拉,而是更喜歡蔚來 Ganesh是在2016年4月加入蔚來的,之前在特斯拉工作了近五年。“當我加入特斯拉時,他們第一款產品Model S還在做工程研發(fā)的工作。我加入后直接向馬斯克匯報,主要幫助他們打造了特斯拉的IT系統(tǒng),至今還在使用中?!?/p> 從特斯拉來到蔚來的他,不免被問到原因。他說:“我加入蔚來并不是因為我不喜歡特斯拉,而是兩家公司的愿景不同?!?/span>接著,他分享了兩家公司的相同點、不同點,以及自己就職前的幾點考慮。 “兩者都是基于本土做研發(fā)和創(chuàng)新的,都認為創(chuàng)新的速度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的創(chuàng)新不夠快就會被淘汰。所以兩家公司都致力于實現(xiàn)快速的創(chuàng)新,出現(xiàn)任何故障及時解決,然后繼續(xù)創(chuàng)新步伐。比如,只有特斯拉和蔚來選擇了做自動駕駛技術的自主研發(fā)。 但是兩者的文化不同,特斯拉是美國公司,蔚來是全球公司;特斯拉誕生于互聯(lián)網時代,蔚來誕生于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特斯拉關注解決美國本土的電動汽車的技術問題,而蔚來起步、立足于最大的中國市場;特斯拉更像是技術公司,當然蔚來也很關注技術的創(chuàng)新和研發(fā),但始終堅持做好用戶體驗,可以說我們是為股東、雇員、用戶所有人而生的。世界上沒有哪家公司的CEO會把自己5000萬股捐給用戶成立基金,特斯拉也不會做這樣的事,但李斌先生捐贈了自己三分之一的股份成立用戶基金。 我個人堅信的一點是:新的商業(yè)模式應該是基于社群的。比如Airbnb、滴滴等公司,這些公司的商業(yè)模式都是基于社群做發(fā)展的,蔚來也是立足于用戶社群的。用我們的產品ES8、ES6連接社群的用戶,這是蔚來和特斯拉之間最大的不同點。 另外,在我選擇加入一家公司的時候,我會關注三點。第一,這家公司的愿景是否足夠宏大,同時又可以實現(xiàn)?!坝脩趔w驗”是蔚來的愿景,這個愿景非常宏大,但是我們可以實現(xiàn);第二,公司的領導層是誰,是誰幫助和驅動公司實現(xiàn)宏大的愿景。李斌、秦力洪等都是非常知名的人士,有很多人說李斌是中國的Elon Musk,但他們其實是不同類型的CEO;第三,誰來投資這樣的領導層、投資者是否可靠,且具有良好的商譽。騰訊、百度、Baillie Gifford、紅杉資本等投資履歷都不錯。 這些就是我加入蔚來的原因:有宏大的愿景、有強有力的領導、也有優(yōu)秀的資本背景?!?/p> 后續(xù)Ganesh還對一些問題作出了回答,第一電動以精簡的方式總結呈現(xiàn),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繼續(xù)往下看。 Q:現(xiàn)在的ES6和ES8的NIO Pilot終極狀態(tài)是什么? Ganesh:關于自動駕駛NIO Pilot最終形態(tài),是基于L2級輔助自動駕駛做架構和設計的,多數(shù)的功能都已經實現(xiàn)和交付了,后續(xù)還有新的功能交付和迭代。從L2級到L4級不僅僅是自動駕駛的區(qū)別,數(shù)字座艙、數(shù)字系統(tǒng)以及其他系統(tǒng)都不一樣,L4級自動駕駛要實現(xiàn)就要基于全新的整體架構。 Q:前段時間對比特斯拉的Model3和ES6,我發(fā)現(xiàn)ES6的NOMI很好用,特斯拉在云助手這方面做不了還是這個東西沒有什么作用? Ganesh:其實我們提到過,設計原則之一是“以用戶為中心”。而我們跟用戶對話時,收集到重要的信息,就是他們說想跟車做更多的語音交互,NOMI就是第一個在車內實現(xiàn)的人工智能系統(tǒng)。如果你在百度、Google搜索問題會花一些時間,而用語音搜索是便捷快速的,語音是業(yè)內的趨勢,這也是為什么我們選擇NOMI作為語音輸入的入口,這也是我們與特斯拉策略的一個不同點,NOMI是我們產品的亮點,也是創(chuàng)新的代表之一。 Q:蔚來會不會進入北美及其它市場? Ganesh:我們開始于中國市場是因為中國市場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場之一,我們不同國家的進入策略不同。在中國進入市場的策略主要是蔚來的用戶中心,用戶中心是很好的媒介,但這個概念可能在美國本土行不通,再比如換電。美國家庭都有很大的車庫和充電樁,他們可以在家充電,在充電和換電的策略,中美之間的需求和用戶體驗都不一樣。 因此,我們在進入這個市場前需要了解當?shù)氐挠脩粽嬲枰氖鞘裁础1泵?、歐洲都是如此,歐洲市場也有不同的需求,我們造的車不能拿到那里賣,因為法規(guī)上認證的需求不同,但我們確實有這樣的全球市場的進入策略。 Q:自動駕駛的部門負責人直接向李斌匯報還是向您匯報?NIO Pilot目前走的是比較獨特的路子,用了大量的雷達,且沒有激光雷達,在以后的發(fā)展路線當中,是否會用激光雷達,還是會像特斯拉一樣就不會使用? Ganesh:首先,自動駕駛團隊直接向李斌匯報,不會向我匯報。包括數(shù)字座艙和數(shù)字系統(tǒng)團隊的負責人也是直接向李斌匯報的,他們都是很重要的戰(zhàn)略角色,我們要確保團隊的負責人跟李斌有相同的思考和認知。 不同的傳感器,包括激光雷達主要負責的是測距,它發(fā)射激光束,反射到物體上再接受反射回來的激光束進行測距,我們也有雷達,發(fā)射的是雷達波,還有超聲波傳感器。當我們在選擇這些傳感器配置的時候,會發(fā)現(xiàn)不同的傳感器,可能在不同的某些特定場景更擅長。在L2不用激光雷達是可以的,如果到了L4,人類駕駛員不再是駕駛主體的時候,我們要確保傳感器的配置可以應對所有不同的使用場景,就會把傳感器融合在一起做復雜的決策,這也是我們說的傳感器融合。特斯拉是說不需要用激光雷達,L4也不一定使用激光雷達,我不太認可這個宣言。我們的車在各種路面駕駛,就要利用到不同傳感器的長處。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馬金橋 本文地址:http://www.vlxuusu.cn/news/qiye/98100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www.vlxuusu.cn)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