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不少知名機構和權威人士在分析疫后中國汽車市場發(fā)展走勢時提到,由于此次疫情使人們認識到出行擁有私人空間的重要性,疫后網約車市場將會受到較大沖擊,其下一步發(fā)展空間將會受到較大制約。
對此,本人不敢茍同。我認為,疫情過后網約車市場不僅不會收縮,而且會最快恢復,并且迎來新發(fā)展!
為什么這么說?
第一,從需求端看,由于實際收入的減少和預期收入的不確定,疫情過后人們過日子會更加精打細算,網約車將會成為越來越多企業(yè)與個人的出行選擇。
現(xiàn)在看來,此次疫情比大多數人預期的時間要長,影響的程度要深。有專家分析,此次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將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國內經濟停擺近幾兩個月,內需大幅減少;第二階段,世界各國各自封閉,外需大幅下降;第三階段,由于金融市場注入超級流動性,政府、企業(yè)、個人債務杠桿在原有高企的基礎上大幅提升,等待以后長時間消化。現(xiàn)在,正處于第二階段,因此指望短時間內經濟走出困境不現(xiàn)實。所以,所有企業(yè)與個人都需要從長計議、開源節(jié)流。而在開源和節(jié)流兩方面,節(jié)流必然成為優(yōu)先選擇。
在這個時候,人們會更加精細算過日子。本人最近算了一本賬,在北京養(yǎng)一輛車,停車費、油錢、保險費、養(yǎng)車修車費等加起來,少說得三、四萬,多則四、五萬甚至更多(這還不算有些人的租牌費)。如果單位招一個司機開車,一年單位支出的總費用全加起少說也得十來萬;如果自己開,不僅花精力,而且還可能會因超速、占道、亂停車等違章吃幾張罰單。
總而言之,用網約車,這比個人買車自己開合算多了!如果出行是剛需,家里有一輛車足夠了(至多兩輛),第三輛完全沒有必要!
第二,從供給端看,由于就業(yè)門檻低,付出與回報完全“自作自受”,疫情過后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網約車行業(yè),進一步提升其在性價比上的競爭力。
現(xiàn)在經濟低迷,大批服務性中小企業(yè)或關門、或裁員、或降薪,完全恢復正常運轉需要相當長的時間。當人員可以自由流動后,這些失去工作的人最優(yōu)先的選擇就是開網約車。
開網約車不存在因上下游產業(yè)鏈不復工影響生產恢復的問題,也無需擔心生產出來產品沒人要,所以恢復得最快。在家憋了一段時間,司機們身體養(yǎng)好了,也有精力干,所以我判斷網約車巿場供給會快速恢復,遠快于需求恢復速度,綜合性價比會進一步提升。
接下來,網約車巿場恢復后,在發(fā)展上會迎來兩個新變化:一個是網約車巿場的優(yōu)勝劣汰。前面我已說過,網約車供給恢復速度會非??欤斊溥h大于需求增速之時,必然會導致競爭加劇,有的平臺可能就干不下去了!疫情之前,這種趨勢就已經出現(xiàn),疫情過后,這一趨勢會進一步加劇,一些公司或平臺估計會被淘汰掉;另一個是燃油汽車的比例將提升。在網約車巿場,由于新能源汽車、特別是純電動汽車在運營上有一定優(yōu)勢,所以其過去增長速度比較快,但現(xiàn)在國際油價已跌至每桶20美元,國內油價也在下跌,其原有的運營優(yōu)勢將大打折扣。當然,如果政策非得強制使用新能源汽車,那就另當別論了。
最后,我想特別說一下最近關于“汽車四化”的思考。大家都知道,“汽車四化”(電動化、智能化、共享化、電商化)是未來發(fā)展的趨勢,但到目前為止,真正落地的只有“共享化”中的網約車。
這里我說的“落地”是真正成為消費者心甘情愿掏錢買的產品或服務?!半妱踊?/span>現(xiàn)在主要靠B端,特別是政府支持B端的政策撐著。“智能化”前景很誘人,但要轉化為消費者愿意為之買單的產品或服務,可能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而且,這期間它還有一個必須面對的“內部對手”,那就是越來越成熟的智能手機。當汽車要成為一個“移動終端”時,它究竟在哪些方面能勝過智能手機這個可隨身攜帶的“移動終端”呢?這是一個不能回避的問題;至于“電商化”,這次疫情期間的“直播賣車”的成交量已經回答了,汽車交易更多依賴線下,相當長一段時間線上賣車幾乎沒有可能,它只不過能積攢些人氣,廠商從中可以找一些銷售線索而已。
汽車從本質上講,它就是一個出行工具。在這個主要功能沒有被顛覆之前,或者沒有變成次要功能之前,“共享化”的網約車必將是最具有商業(yè)價值的發(fā)展方向。尤其在中國,網約車實現(xiàn)了移動互聯(lián)技術與大批廉價勞動力之間的完美結合,因此將會比國外發(fā)展得更廣泛、更深入,并將對未來中國汽車產業(yè)的發(fā)展帶來深遠影響。
至于是哪些影響,限于篇幅這次我就不多談了,下次有機會再說吧。
(作者孫勇為資深汽車評論家、“老孫論車”微信公眾號創(chuàng)始人,現(xiàn)任中德諾浩汽車職業(yè)教育研究院院長,擁有十二年汽車媒體工作經歷,曾任新華社所屬經濟參考報汽車周刊編輯部主任、人民日報旗下中國汽車報副總編輯;十年汽車企業(yè)工作經歷,曾任奇瑞汽車經管會成員兼銷售公司總經理、南京菲亞特副總經理兼商務部總經理、國機汽車(中進汽貿)董事兼副總經理。)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老孫論車
本文地址:http://www.vlxuusu.cn/kol/112108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